张勰

品味人生:男人的三十而立与难立

品味人生:男人的三十而立与难立




通常男人在三十岁时,我们就说他到了“而立”之年了,所谓的“而立”,有成家立业的意思,三十岁这个年纪,在今天,可能在都市里,在一个心理断乳期大大错后的时代,还被很多人称为叫男孩女孩,古人云:“男人三十而立”。那么人能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样的而立呢?这一个立字是什么样的担当呢?其实大家知道,在哲学上黑格尔曾经提正反和三个阶段,人最早所接受的教育,人的信念都是正的,人在刚刚读小学的时候,甚至在小学以前看了很多的童话,相信太阳是明亮的,花朵是鲜红的,人心是善意的,世界是充满光芒的。王子和公主最终是可以在一起的,这个世界上没有忧伤,其实这就是正的结果。但是长到十几岁的时候,就会出现我们经常说的小愤青,二十多岁刚刚步入社会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尽如人意,会觉得成人世界对自己欺骗了,这个世界上充满了丑陋,猥琐,充满了很多的卑鄙和欺诈。这个时候,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,到了这个时候,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,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逆反心理,那么走到三十岁,其实三十岁应该是人生“和”的阶段,就是即不像十几岁觉得一片光明,也不像二十多岁的时候觉得是一片惨淡,三十岁而立,而这种立字,首先是内在的立,然后才是外在社会坐标给自己的一个符号,从内在的心灵独立上来讲,什么是好的学习?就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,这是中国文化中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。


人如何达到这样一种融合境界呢?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我注六经,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,我注六经的方式读得很苦,需要皓首而穷经,把头发都读白了,把所有的书读完了,可以去批注了,了解了这一切,但是更高的一个境界叫做六经注我,就是真正好的学习是融汇了所有典籍以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的生命,也就是说,三十岁这个年纪,真正在中国古人的文化坐标中,它是一个心灵建立自信的年纪,它不在于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对立,而形成一种融合与提升,就像泰山上的一幅楹联:“海到尽头天做岸,山登绝顶我为峰。”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,它讲的永远不是征服,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,就像大海到了劲头,苍天为岸,没有边界。人生走到山峦的顶峰,并不是一种夸张的,说我把高山踩在脚下,而是我自己成为山顶上的一座峰峦,其实这就是六经注我的一种境界,所以“三十而立”,应该说孔子一直在教学生一种朴素的简约的生活方式,很多东西不该操心的不去操心,把眼前做好。圣人的话被当作标尺在中国通行了几千年,时至今日仍在潜意识里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判断。尽管对老夫子“三十而立”的本意各有见解,但成家立业是大众心里的普遍认同。如今一个男人到了三十岁,既没结婚成家,又没工作业绩,实在是让父母着急的一件事情。可仔细想想,未能“三十而立”的年轻人,社会也有推托不掉的责任。普遍认为稳定的工作是“长大成人”最为重要的标准,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可能提供“稳定”的工作。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,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,仅占新增岗位的百分之二十二。试想这样的就业背景,“稳定”从何而来?


其次改革开放以经济为中“有自己产权的房子”是紧随“稳定工作”之后的“而立”标准,可现在飞涨的房价,让工作了几十年的人都望而却步,遑论刚刚参加工作、没有任何积蓄的三十岁年青人能稳定吗?为什么现在会出现“啃老一族”?除掉极少数有寄生思想的个别人外,他不啃老,又能啃谁?最后,“婚姻美满幸福”、“有稳定的收入”也是判别“而立”的标准之一,但这两项都与前者密切相关。没有工作、没有房子,除非你碰上《魂断蓝桥》里的玛拉,否则就别怪现在女性的实际与现实。由此说来,一个人能不能“三十而立”,不仅取决于“十有五而志于学”,还取决于社会能否提供适当的条件。有学者指出,社会的断裂与高度失衡导致机会与资源的不均衡,缩小了人们的选择空间。发展的机会集中,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。在社会整体结构不稳定、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,“而立”的成本无法估量。但是,安居乐业毕竟是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和社会和谐的前提。恰在这一点上,政府有着天然的责任和作为的空间。  


如今更有人说二十岁的男人不必攒钱,年轻就是资本,他来日方长。四十岁的男人也不用攒钱了,人生苦短,四十不惑,他年轻时的梦想,能实现的都已成为现实,没实现的,他已不再强求,他尽可以挥洒自如。当然最尴尬的就是那些已成家而未立业的三十岁男人。孩子要吃麦当劳,要买玩具,老婆要添时装,要和同事女友比化妆品,爹妈要看医生,丈母娘还要孝敬,而房子还没有装修又要还贷,电脑还没有升级上网,那套想要学习全集还在书店的隔板上让别人翻阅……所以,三十岁的男人常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八瓣花,所以三十岁的男人常想邀三两知己在周末小酌几杯,以便借此吐一吐心中的苦水。但是,这年头朋友也像熊猫一样稀罕,像狗一样势利,你没有钱可借他们去炒股,没有关系可让他们开公司当老板,你甚至没有闲情没有时间陪他们泡歌厅、唱卡拉OK,他们还来找你干什么?



当一些人们慨叹于当代社会的“三十难立”时,甚至拿来与古人“三十而立”的幸福生活作比较而唏嘘不已的时候。似乎可以得出当代人的生存、发展难度远高于古人的结论来。但是,下此结论之前,倒是不妨先看看古今对于“而立”定义的差别,对于古人而言,“三十而立”当然是指成家立业,但却不过是结婚、生子、有谋生之道罢了,无论是卖货的张三还是做烧饼的李四,既有谋生之道,有能携妻引子,便统统可称为“而立”。但是,同样是“而立”的概念,到了当代却增添了许多额外的内涵,光光成家、有工作恐怕早已不够,房子、车子、孩子、票子,当层层重负不约而同的加载到“而立”这一简单语汇上时,原本应该自然而然的“三十而立”因为不堪重负而成为“三十难立”,也就并不奇怪了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当“而立”的本意遭遇曲解,甚至被人为的增添上各种额外的负累时,当原本简单的结婚非要办得耗资不菲、富丽堂皇;当原本三口之家够住的小套,却非换豪宅新房不住时;当这山望着那山高,欲望无止境成为社会的普遍现状时。与其将“三十难立”归咎于社会因素,倒是不妨更多的从个人心态上去找原因。  


所以三十岁的男人,常常是流泪的时候比流汗的时候多,做事的时候比计划的时候多,醒着的时候比睡着的时候多;因此三十岁的男人,不再异想天开,不再夸夸其谈,不再愤世疾俗,他们常常是懂得浪漫却不会梦想,他们知道柔情却只会拿出侠骨,因为他们的心头总是悬着一把刀,所以他们总是忍气吞声忍恨咽泪忍受负重,等到忍无可忍之时,他们就百忍成仙、百忍成神、百忍成佛了。等他们成佛、成神、成仙的时候,他们就跨过了三十岁步入四十岁了……所以,特别无奈、特别尴尬的三十岁的男人啊,你们要特别善于忍耐、还特别善于等待。也许孔子学与思结合的方式会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启发,只有走过这样的一个光阴,这样的一种历练,逐渐逐渐地提升有所感悟,才能够抵达他所说的“三十而立”呢。


评论

© 张勰 | Powered by LOFTER